中新网吉林12月8日电 (记者 石洪宇)记者8日从吉林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,今年已有10941名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工作,其中四成以上就职于工业企业,人才“补能”助力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。
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,也是中国著名的“化工城”,上下游相关工业类企业众多。近些年,当地的医药、电子、化纤、航空等板块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。
吉林市官方介绍,当地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择吉、留吉就业工程,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筑牢人才基石。
吉林市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指导科科长刘翰坤介绍,今年已密集举办各类人才招募活动398场次。摸排66家企业人才需求并助企引才近千人,通过媒体平台发布人才需求职位4800余个(次)。
据了解,吉林市的大型工业企业、科技型企业对年轻的求职者颇具吸引力。刘翰坤介绍,当地紧盯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,精准引进急需或实用型青年人才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征集吉林化纤、瑞尔康科技、华微电子等重点企业1.77万个岗位信息。
此外,吉林航空维修、吉林建龙钢铁、吉林化纤等企业的技术研发、行政管理等岗位也受到年轻人的关注。
另据记者了解,今年以来,吉林市为61家见习单位的449名见习生发放就业见习补贴270余万元;为9家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落实扶持资金90万元;为近2000名2024届驻市高校、中职院校(技工院校)学生申报求职创业补贴近200万元。此外,当地针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,还根据不同需求开展促就业跟踪服务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走进安徽叉车集团的物流装备制造车间,一台台叉车实现了无人驾驶,司机已“退居”办公室,变身操控员,点击智能车队的管理系统,还能查看车辆状态、维护保养等信息。
这是腾讯云与安徽叉车集团共同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。借助下一代互联网技术,企业完成了设备数据上云的第一步。目前,工业车辆接入数量已从8000辆增加到近4万辆,未来预计将有80万到100万台叉车接入云端。数据的实时采集将有效提升叉车行业的服务与创新效率。
云技术助力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,让人看到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。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是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,云技术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虚拟现实、数字孪生、引擎渲染、安全等技术作为支撑,集成底层技术、应用场景、内容生态、硬件产品等多种生态要素的分布式互联网技术。前不久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的《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》(以下简称《分析》)指出,当前互联网正处于代际变革时期,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”近年来,我国持续推进数实融合,为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坚实的数字底座。2022年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.2万亿元,占GDP的比重为41.5%,位居全球第二。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,要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,抢抓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变革机遇。
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迭代创新,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,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。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关键技术、4G/5G移动通信共建共享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……15项前沿领域成果获得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,其中不少创新是由企业完成的。数据显示,近10年来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总数的40%,腾讯等中国企业成绩领先。进一步优化环境,提升企业创新能力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,才能让更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。
加快补短板、强弱项,是塑造新优势、激发新动能的题中应有之义。《分析》显示,我国企业相关领域专利数量快速增长,但应用层面专利居多,支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芯片、操作系统等领域的专利布局并不占优。相关创新主体应紧盯技术热点和空白点,着力针对技术难点提升基础创新能力,加大培育高价值专利力度。牵住创新“牛鼻子”,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,才能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技术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。从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足不出户畅游世界,到区块链帮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,再到大数据协助供需双方精准匹配,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在赋能千行百业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突破。抓住这一重大机遇,充分释放创新潜能,提高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,定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,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更好地造福社会、造福人民。(人民日报 齐平树) 【编辑:房家梁】